信息时报讯
(记者 陈周琴)昨日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,该司法解释明确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%,则超过年利率36%部分的利息将被认定无法律效力。该司法解释自下月1日起施行。
规定明确:
民间借贷有合法“身份证”
该司法解释对“民间借贷”行为及主体范围做出了界定:“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,是指自然人、法人、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。”与国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区分。
“之前民间借贷一直是在民间存在的一种融资信用形式,官方并没有对它的合法化进行规定。该司法解释给了民间借贷一个定义:存在是合理合法的,个人跟企业可以不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借贷。”融360理财分析师张懿望称。
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表示,该司法解释也给出了更加明确的“两线三区”解释,可以理解为24%以下的法律支持投资人的合法权利;超过36%的法律支持借款人要求返还的权利;而24%~36%之间的争议则出借人和借款人自行协商,并尊重既定发生的事实。
“规定可能会对民间借贷造成较大的影响,在民间借贷实操过程中,的确存在不少综合利率超过36%的情况发生,36%这条线的明确,会使得原有的高息借贷关系中借款人有权要求返款超出部分,并可能因此带来相应的诉讼纠纷。”石鹏峰说。
P2P平台只是中介不作担保
“对于P2P网贷行业而言,该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P2P平台的中介地位,不承担担保责任,这与央行出台的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相关规定一致。但若P2P平台通过网页、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,则P2P平台需承担担保责任。该司法解释其实是更有效保护了出借人的合理权益。”民贷天下CEO刘军说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最高法院也明确“P2P平台无担保责任,主动承诺除外”,这说明《规定》对于P2P涉及信息中介和担保两个法律关系时,并没有一刀切。
“目前多数平台提供的是第三方担保,而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,承诺了担保的,司法上会认定有效,这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。”e路同心COO闫梓分析称。
民间借贷要注意哪些问题?
1.签合同很重要
之前民间借贷很多是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,所以比较随意,借钱也不签合同。该司法解释明确借款双方必须要签订过正式合同,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,有了合同法院才受理纠纷。
2.涉及刑事犯罪的法院不受理
民间借贷中,往往伴随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集资诈骗、非法经营等犯罪行为,这就已经不是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了。
3.要看清合同是否有效
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只要涉及以下一点就能生效:1.以现金支付的,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;2.以银行转账、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,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;3.以票据交付的,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。
4.P2P平台担不担责有说法
如果P2P平台仅提供媒介服务,那么出了问题后,投资人和借款人要求其承担担保责任,法院不会支持。但是P2P平台明确表示其将为提供担保,出了问题后,出借人要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,法院会支持。投资人投资网贷时要看清楚平台是否担责,否则利益受损后将无法维权。如果这个平台在网站上公开承诺或宣称为你的钱提供本息担保,一定要保留证据,比如截屏。
5.借款人不还钱怎么办
出借借款时,先了解借款人的资产情况,比方房子、车子、奢侈品等。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再签一个合同,声明将来无法还钱,拿上述固定资产抵债,法院是支持的。
3种无效的民间借贷行为
1.张三的信贷资质好,能够从银行贷到低利率的钱,但是李四信贷资质差,从银行贷不到钱,但是李四又急缺钱。那么李四就跟张三商量好,让张三先从银行借到钱,然后再以高于银行的利率借给李四。
2.A企业从B企业借到了钱,然后以更高的利息借给C企业,或者A企业从自己的员工那里借钱,然后再以更高的利息借给C企业。
3.出借人明明知道借款人的钱是用于非法用途,但是还借给借款人的。
作者:陈周琴